背景:
工信部主导推动“全国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从2011年9月开始,已历经贵阳、重庆、厦门等站。所到之处,从政府、机构、到企业、厂商、媒体无不踊跃参与,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亲临贵阳首发式全力助推两化融合大势,信息化推进司徐愈司长每站亲临一线,宣贯政策倾听企业心声,贵州茅台集团、瓮福集团,宗申集团,恒安集团、特步集团等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示范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在现场,给与会企业分享了多年来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所收获的价值及构建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用友作为两化融和的专业服务商,更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务实的践行之道!在“全国两化融合深度行-厦门站”活动中,我们采访到用友执行总裁李友,编选部分内容,附下以飨读者。
全球经济动荡,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越发清晰地呈现于眼前:劳动力及资源低成本优势不再,环境压力加剧,技术后发的低成本学习效应也已释放殆尽。所有支持粗放经营的条件逐一消失,提高效率已成为中国制造业惟一可行的未来路径。中国政府正在着手推进这场旨在提升效率的转型,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词被确定为“两化融合”,意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等相关部委,起草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通信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等重要任务。
官产学三界目前已达成共识:中国制造业必须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来提高企业精益化管控能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最终在外需市场向内需市场转换的过程中,实现产业链全面升级。
用友执行总裁李友
在这场转型中,以用友为代表的本土管理软件及服务提供商,成为在合适位置面对合适机遇的幸运者。用友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营业务已有23年历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公司即已完成从财务软件供应商向管理软件供应商的全面转型,这意味着用友对于其客户而言,不再是一个工具提供商,而成为系统全面信息化的一个促进者。以这样的促进者角色,用友得以深入地参与到企业从战略决策到经营实务的全流程之中,积累了帮助各行业领先企业提升效率的案例和经验。
恒安集团CEO许连捷
因此不难理解,在工信部主导的“两化融合深度行”全国政策宣贯和经验交流活动中,用友公司为何扮演了重要角色。用友董事长王文京在出席贵阳站活动时,明确提到“本土厂商有能力支撑两化融合”,而在厦门站活动中,用友执行总裁李友从容介绍了用友多年的信息化实践心得,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如何践行对企业更为关键更具价值!
继贵阳、重庆之后,两化融合深度行第三站活动在厦门盛大开启
管理促进转型增效
无疑,中国经济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未来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单位生产效率,这将从根本上支撑中国社会从国富向民强的转型。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在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已接近临界点。目前中国的碳排放量为世界的22%。预计到2020年仍将占到世界排放量的33%。环境压力将倒逼以制造为核心的中国企业选择绿色和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从成本和效率角度观察,中国的单位GDP能耗目前是美国的3倍,是日本的6倍,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提高能源利用率已关乎中国制造的存亡。
李友将中国制造业转型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从要素驱动性的增长向效率增长进行转型,第二是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进行升级,第三是由代工制造向自主创新和品牌营销进行转型,从单纯的制造业向服务制造业的方向转型。
工信部力推“两化融合”的政策导向,就是寄望于以信息化手段创新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凭借多年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用友对这一政策规划高度认同,李友举例称:企业ERP和供应链管理,将提升物流、人力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效率;电子商务系统的搭建,将帮助传统企业大幅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增进企业效益和消费者福利;而企业借助能源管理系统,可大幅降低能耗,尤其对于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效率提升,具有关键性的战略意义。
此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还包括大型企业的集团管控,系统化的管理将连结财务管控、资产管控、内部风险管理、决策绩效管控多个环节,及时追踪外部市场的变化,实现内部单元高效协调,从而使大型企业实现综合管理的转型升级。
两化融合如何实施
以用友助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切身体验,李友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升级不可过于操切,需要结合自身状况循序推进。而深化两化融合的关键环节在于三个方向的系统升级,首先是行业化、集团化的解决方案,必须沿产业链的方向,建立从企业内部到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集团化信息管理系统;其次是电子商务,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电子商务应用是企业转型的重要路径,这其中包括了B2B、B2C、SNS等模式的应用;然后是必须建立统一的企业用户平台,用户平台的优劣将决定企业未来竞争的成败。
按照李友的总结,企业信息化成败取决于多重因素,这包括:
——能否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改进相结合;
——能否将信息化视为一种投资,并追求明确的价值目标;
——能否整体规划,统一平台,分步骤全面实施;
——能否选择合适的软件服务商,实现长期战略合作;
——能否建立一个支撑点很强的机制全方位实施和推进;
——能否全员参与,囊括企业高层、中层、基层;
——能否持续优化、持续改进、持续深化。
用友多年与企业合作的经验表明,只有循序渐进和持续改进,企业的信息化升级才能有效实施,不至于产生内部排异反应,产生经营管理及客户服务的脱节。
高效创新绿色恒安
23年耕耘,用友目前已拥有120多万家客户,业务线扩展到集团管控、企业ERP、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能源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等多个领域,未来还将致力于企业云服务的解决方案。
对于一些大型集团客户而言,用友所带来的信息化升级切实帮助企业实现了增效减耗,即便以显形的收益考量也十分可观。福建知名上市企业恒安集团便是这样一个典型,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应用了用友的供应链系统,恒安集团得以随时了解其全国各地工厂的纸浆原材料库存情况,从而在全球纸浆价格最低的时候,从容购进大量原料,此后纸浆价格迅速走高,恒安一举节省了高达8000万元的原料成本。
用友于2004年开始与恒安集团合作,双方签署了五年的信息化规划框架,从财务系统扩展到供应链系统,然后是人力资源系统,目前正在推进的是生产和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在李友看来,用友和恒安的合作深度不断加深,相当于双方的专属团队在共同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创新。
恒安集团CEO许连捷非常认可与用友的战略合作,用友提供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和实施服务,正是恒安集团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关键节点,8年前恒安集团收入规模已一直停滞在10亿元的水平,全面进行管理流程梳理并引入信息化系统后,恒安突破了规模管理的瓶颈,从2003年到2007年,恒安集团实现了收入从10亿元到55亿元的飞跃。
从乡镇企业到规模化制造企业,恒安集团的发展路径在国内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李友认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是规模生产企业突破管理瓶颈的不二法门。未来,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中国制造业将获得规模和效益的更大优化空间。
(新闻稿 201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