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搜索引擎厂商谷歌因侵犯用户隐私再次遭到处罚,罚金高达创纪录的2250万美元,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谷歌彻底停止追踪用户上网习惯的侵权行为。而谷歌并非个例,在国内的搜索引擎市场,用户信息“被尾随跟踪”的现象并不罕见,用户隐私遭到严重侵犯,但用户这部分弱势群体的维权意识的淡薄,相关法律法规也还在完善阶段,这导致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甚至习以为常。
据了解,一些搜索引擎通过爬虫(即spider)追踪用户上网记录,不仅扫描网民打开的所有页面,更将网民的上网痕迹汇编成一张连续的行为图谱。搜索引擎将网民资料收集汇总,针对输入的关键词弹出相应广告或是推荐给精准网络广告商,并因此获利。
搜索引擎此举饱受业内质疑,但他们对此表示只是在网上收集和利用“个人在线数据”,并不需要知道网民的真实身份,因而收集的信息是“非个人化的”。百度CEO李彦宏也曾在与英国首相布朗的一次争论中,为这种行为作出辩解。
据悉,当时布朗表示,“你知道我每天搜索了什么信息,你知道我的喜好,你知道我想买什么东西,你甚至知道我的年龄、我的收入,你可以据此来发布最有针对性的广告,你是不是侵犯了我的隐私?过去的媒体都是不知道这些的。”
而李彦宏回答:“我是知道很多关于你的信息,但我不知道你是谁,我也不会用我掌握的信息对你造成伤害。” http://hi.baidu.com/liyanhong/item/841c310b8910d1dcdce5b0e1
而如今Google却因为这种“不会造成伤害”的行为受到重罚,而国内一些搜索引擎却仍在沿用这一隐私收集机制。专家表示,在搜索引擎眼中,数目庞大的网民是弱势群体。不少互联网公司对个人数据收集方式语焉不详,给追踪行为创造灰色空间。
可见,很多网民并未意识到隐私的重要性,他们在搜索关键词的同时慢慢泄露着自己的隐私,但随着用户素质和保护意识的提升,这种不好的用户体验一旦爆发,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信任。这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表示,我国首部保护网上个人信息的行业规范已经编制完成,很快将会发布。据悉,即将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确立一系列合理使用网民信息的原则,做到公开、透明、知情、同意,国内用户与一些搜索公司之间关于隐私的博弈,有望实现“有法可依”。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规范”并不具有强制作用,用户隐私保护仍可能无从保障,他们认为,搜索引擎唯有自律和有相关组织的监督,才能实现行业环境净化,使用户权益得到保障。而这对国内一些搜索公司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目前,国内针对用户隐私的侵权行为仍在继续,但愿谷歌被重罚能够成为中国搜索引擎的前车之鉴。
(新闻稿 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