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调研究机构(Net Applications)发布了今年6月桌面浏览器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最新数据显示,自从今年3月份谷歌Chrome以取代Firefox成为PC端第二大浏览器后,Chrome开始越发强势,6月份已经达到19.3%,即将冲破20%的大关。
Chrome的成功可以说是谷歌一次战略性布局的胜利,作为浏览器,Chrome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谷歌对于搜索之上的端的布局。
而从Chrome的成功,我们或许也可以尝试去探讨一下百度在浏览器市场份额基本已经饱和的情况下为何力推百度浏览器。
搜索巨头的目的何在?
最近,基于世界杯的这场盛宴,百度浏览器推出了世界杯版本,内增“分子加速”,实现的在线视频200%提速。
据百度浏览器内部消息称,此版百度浏览器之所以能实现在线视频200%提速,主要归功于此版本中内置的“分子加速器”。所谓“分子加速”,就是百度浏览器在启用了更为优化的云端碎片加速功能后,透过合理端口数和最优带宽值,制造出犹如“分子运动”般的优质而稳定的加速效果。
世界杯是百度发力浏览器的一个缩影,基本上每个一段时间百度都会做出点小动作。这一次的世界杯活动便直接为百度浏览器带来了千万用户的关注。
作为搜索业的巨头,百度、谷歌对于浏览器都颇为重视,最大的原因就是作为互联网入口的搜索引擎根本留不住用户。
长久以来,搜索巨头百度一直有着一个致命之殇,“产品越好用户停留越短”。基于这个立论,百度在2011年提出了“中间页”战略,投资线一度拉长,从做旅游的去哪儿,到房产的安居客,再到家居建材的齐家,另外就是爱奇艺,其它的林林总总的投资也不计其数。
曾在百度投资部任职的凯旋创投姚亚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百度是一个通用搜索,用户需求会逐渐细化,比如你买一件衣服,不会去百度上搜,可能去淘宝或者凡客等,这就意味着在用户需求越来越细化的情况下,通用搜索在垂直领域的价值会被绕过。所以2010年,百度出了一个中间页战略,尝试在每个领域都做一些投资和并购在垂直领域做一些布局。”
而正是在2011年,百度推出了百度浏览器。
投资举动是为了将流量更好的下沉到自己的企业当中,而推出浏览器则是另外一个维度的考虑。
2009年的时候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所提出了框计算的概念。用户只要在”百度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内容资源或应用提供商处理,最终精准高效地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这种高度智能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以及“最简单可依赖”的信息交互实现机制与过程,称之为“框计算”。
框计算改变的推出已经凸显了百度想做web app store的野心,而浏览器就是最早的“框计算”界面。
业内人士对于框端的竞争分为如下几层“硬件 > OS > 浏览器 > 客户端 > 网站”。苹果为何如此之牛逼,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从框端的最基本的硬件、OS直接来分隔用户。
而我们再来看谷歌,2008年的时候谷歌的产品线以及下沉的步伐说实话比百度更多、更深,并且当时已经开始涉足OS、硬件等等。
但是谷歌还是在2008年的时候推出了Chrome,因为浏览器的存在可以帮助谷歌更好的打造生态链,更好的聚合用户。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前段时间Netflix首席产品管亨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直言,未来将没有电视广告,一种是付费玩法将取代广告,另外一种则是精准广告,用大数据直接推荐,“如果你准备今天购买雪佛兰汽车,你也许就能够看到雪佛兰汽车的广告。”亨特说。这意味着,观众们将会看到更少的广告,而广告商将会更精确地瞄准目标受众。
从这一点,我们来看百度的浏览器将为百度更好的分析用户的行为提供后勤上的数据支撑,这又是一个不得不力推的原因。
浏览器大战的最终格局?
从第一次的IE干掉以买软件模式的网景,再到网景公开浏览器源代码,并重新命名为Mozilla和微软的大战,再到之后基于Web Kit引擎的Chrome(之后开始自主研发Blink内核)、Safari的兴起。
浏览器大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刨除IE的特殊情况,Chrome也好、百度的浏览器也罢,都开始慢慢的走向市场。
而Mozilla的FireFox以及国内的遨游却开始节节败退。
上文给出数据,FireFox已经被Chrome给取代,并且差距越拉越大,而在中国拥有十年历史之久的遨游在况也不容乐观。
CNZZ数据中心2013年桌面浏览器市场占有率报告显示,傲游以2%的市占率仅位居国内第七。
独立的第三方浏览器现在情况正越来越严峻,浏览器的大战已经趋向寡头化,百度、腾讯正在蚕食市场。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资源配套。
百度有搜索以及基于中间页的一系列的资源,腾讯则拥有更加庞大的生态。
这些资源对浏览器大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未来的浏览器市场也是巨头的市场,独立的第三方将逐渐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
(新闻稿 2014-07-15)